入梅是指我国气象学上规定的梅雨期开始的时间点。那么梅雨期是什么呢?简单说,梅雨期是我国南方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中旬,因为频繁出现连续性降雨天气而得名。

进入梅雨期,从天气变化上看,不同于五月天的明媚和六月的偶有雷雨,梅雨期常常是遮天蔽日的乌云压顶,因为强度较大的降雨,也常常会出现内涝、山体滑坡等险情。

在气象学中,入梅是指当北纬25°出现连续5日日平均气温不低于22℃,且当日降水量达到或超过0.1毫米时,即判定为“入梅”。相应地,与之对应的是“出梅”,即北纬25°出现连续5日日平均气温不低于22℃,且这5天内没有降雨或降水量很小(小于等于0.1毫米)。出梅表明梅雨季节结束,不过在实际气象观测中,出梅时间并不固定,常常会延迟一段时间。

对农业而言,如果梅雨期过于短暂或者过于缺乏,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影响很大。而降雨过多也会对育苗和在田苗期造成不良影响。因此,气象部门会尽可能提前预报,为农业、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。

当然,对一般人而言,梅雨与“入梅”也常常意味着心情郁闷、洗衣烦恼等生活小细节。无论如何,关注天气,随时备下雨具,总是不会错的。